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,杭州再添硬核支撑。日前,杭州市政府正式印发《杭州市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方案”),明确到2030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将达4000亿元,全社会R&D(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)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4.5%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《方案》将于11月29日正式施行。
根据9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,杭州集群排名第13位,相比去年上升1名,获历史最高排名。
创新活力之城的持续进位,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。《方案》构建了阶梯式发展目标:到2027年,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更加健全,力争全市科技创新投入达3000亿元,全社会R&D经费投入超1000亿元、投入强度达4.2%。高效统筹建设高水平大学、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、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,高校、科研机构、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投入合计超480亿元;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成熟定型,带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达2300亿元;科技创新投入牵动的创新环境持续优化。政府科技创新投入达500亿元,投入效能不断提升,形成良好创新生态。
资金重点投向何处?在优化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结构上,杭州精准锚定了“四条赛道”,分别是科研平台、人才引育、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、科技企业孵化器。未来,这四条赛道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,到2027年,力争四条赛道科技创新投入占政府科技创新投入比例达到60%。
企业是创新的主体。《方案》中,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。建立梯度培育体系,目标每年培育“新雏鹰”企业100家,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%。针对国企创新,将研发经费投入利润加回比例提高至150%,确保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。同时,规模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正加速组建,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硬科技。
在产业布局上,新政将加快布局通用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、类脑智能和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,助力杭州抢占硬科技的前沿赛道。
此外,《方案》针对提升高校、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投入水平作出相应规定,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,支持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,积极筹办钱塘大学。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,谋划第三个大科学装置。
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投入机制创新,杭州正通过政府主导、市场驱动以及生态支撑的创新模式,为破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脱节、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难题提供“杭州方案”,为杭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夯实基础。
来源 | 杭州日报
下面是从企业角度出发,对杭州市最新出台的《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方案》进行的通俗易懂、接地气的解读,让你一看就明白:这政策对企业到底有啥好处?
🌟 一句话总结:
杭州要砸4000亿搞科技创新,企业只要愿意搞研发、做硬科技,政府就真金白银支持你!
一、政府真金白银“撒钱”,重点投向哪?
杭州计划到2030年总共投入4000亿元搞科技创新,其中光是政府自己就要出500亿(到2027年)。这些钱重点砸在四个方向,也就是“四条赛道”:
科研平台(比如实验室、技术中心)
人才引进和培养(高薪挖人、培养本地人才)
概念验证中心 + 中试平台(帮你把想法变成可量产的技术)
科技企业孵化器(初创企业拎包入住,有场地、有服务、有资源)
👉 对企业意味着:如果你的公司在这四个领域有布局,或者想进入这些领域,申请政府补贴、场地、项目资金的机会大大增加!
二、企业是创新主角,政府给你“撑腰”
过去常说“产学研”,但企业常常“有心无力”。这次政策明确:企业是创新的核心,政府要帮你“减负+加力”:
每年培育100家“新雏鹰”企业:相当于“科技新星”,一旦入选,资源倾斜、曝光度高、政策优先。
规上工业企业(年营收2000万以上):目标60%都要有自己的研发机构。政府会帮你建、帮你补。
国企搞研发更划算:研发投入可以按150%加回利润(比如投100万,算150万利润),鼓励大胆投入。
设立超100亿的直投基金:专门投“早期”“硬科技”项目,哪怕你还没赚钱,只要技术牛,就可能拿到钱!
👉 对企业意味着:搞研发不再“亏本买卖”,反而可能变成“加分项”甚至“赚钱项”。
三、未来产业风口,杭州帮你抢先卡位
政策明确要重点布局五大未来产业:
通用人工智能(比如大模型、AI应用)
低空经济(无人机、飞行汽车)
人形机器人
类脑智能
合成生物(比如人造肉、生物制药)
👉 对企业意味着:如果你在这些领域创业或转型,不仅符合政策方向,还能享受绿色通道、专项扶持、优先对接资源。
四、高校+科研机构也要“帮企业”
政府还要求浙江大学、西湖大学、新建的钱塘大学等,加强和企业的合作,比如:
开放实验室设备
联合攻关技术难题
共建中试基地(把实验室成果变成产品)
👉 对企业意味着:不用自己从零建团队,可以“借脑”高校,低成本搞创新。
💡 企业该怎么做?
评估自身:有没有研发?有没有技术壁垒?有没有可能申请“新雏鹰”?
对接政策:关注杭州市科技局、各区科技部门发布的申报指南(比如孵化器入驻、中试平台使用、人才补贴)。
大胆投入:现在搞研发,政府不仅给钱,还“算利润”,时机绝佳。
瞄准未来产业:如果在AI、机器人、合成生物等领域有想法,赶紧布局,政策红利窗口期已开!
✅ 总结一句话:
杭州这次不是“画大饼”,而是“真撒钱+搭平台+指方向”。只要你愿意搞科技创新,政府就陪你一起干!
政策将于2025年11月29日正式施行,建议企业提前准备,别错过这波“科技红利”。
如需具体申报路径或政策匹配建议,也可以进一步咨询当地科技部门或仁才工作室这类专业服务机构。